半岛bob综合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时间并不长,通过了几十年的创新推广以及园林设计者的努力后,才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已经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1)富有个性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出现。我国部分城市为了实现城市设计的整体要求,结合世界,通过科学的景观设计,反映整个城市的历史内涵及文化底蕴,进一步健全现代园林绿地系统,并创造出质量高、环境好、指标先进的园林绿化作品、游乐设施以及景观雕塑等。此外,在园林系统绿地的规划方面,已经逐渐形成带状绿地、块状绿地以及混合型绿地等空间布局模式,从而全面展示该城市的乡土风情,并逐渐提高该城市的品味[1]。
(2)现代园林设计已和生态环境相结合。我国部分城市非常注重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遵循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合理进行园林景观规划,以此确保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较为盲目。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迅猛发展,使得园林景观设计的抄袭问题及盲目跟风问题日益严重,已有的园林景观建筑无法满足公众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实际欣赏要求。加之园林景观建筑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建筑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复制已存的园林景观,并未结合该地实际情况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这在增加园林景观建设费用的同时,还降低了该园林景观建筑的实际效用[2]。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切不可随意改变该地生态系统,应结合该地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化改造。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的的是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这也就要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生态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园林景观建筑在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笔者建议从下述三个方面入手,高度关注现代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
(2)充分运用成熟的新材料及新技术,运用先进的性思想及新观念,进行生态景观设计。
人们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独特性及差异性要求正逐渐提高。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多样化设计发展原则,在凸显自身特色的同时,还应注重设计的多元化。
在合理平面规划的同时,还应强调竖向设计。因为现代园林景观既要有文化内涵、艺术感,还要有诗情画意。高品位的园林景观建筑,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情操,让人们在上班期间放松心情,还能够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生活。所以,笔者建议加强园林景观的竖向设计。且竖向设计还能够满足人和园林环境的情境交融,实现园林建筑和环境的整体协调。此外,在竖向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到居住区的规模大小和设计布局模式等,全面提高现代园林景观的品质,将竖向设计与其他园林要素相结合,加强造景效果,满足文化内涵及实用功能的实际需求,并丰富娱乐活动等。
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首先应满足园林景观的基本要求,然后融合该地地域特色,创造出独特、且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建筑。我国各个地区均有自身的地域特征,每个地方的现代园林景观应充满地域风格,并有所创新,还要充分利用该地资源,降低物力成本及人力成本。
在中国,“园林景观”这个富有魅力的词语闪烁于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因此至今仍然光鲜而璀璨。园林景观设计在我国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造林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有世界绝佳的传统园林规范和理论,说它年轻是因为这门学科在实践和发展中不断的演变,近十几年来才与现代社会融合相接轨。80 年代以前,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认识还很肤浅,国内的专业园林景观设计人士也很少,因此在研究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到了90 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质量和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在观念和领域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园林景观设计师们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吸取国外先进的新思想和新理论,将园林景观设计发挥到极致。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重点关注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场所的包容性和环境的生态性这五个方面,园林景观设计师可根据这五个方面内容来理清思路,有方法的进行园林景观创作。对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渊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于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只有这种认识同园林美学的融合,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类,并在维护这种整体美的前提下,适当利用造景的其他要素,来展现园林景观的丰富内涵从而使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首先,界定景观轴线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十分必要的,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和秩序性。由于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因此轴线有时要求是笔直的。如:苏州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确定空间序列原则是在我们明确空间等级之后,给景观空间以节奏的变化。通常来说,空间序列是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通道相连,让人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空间。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原则的最后环节,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园林景观形式上的美感,从而引发人们的哲学思考。园林景观的空间序列处理就是解决空间与空间关系的艺术,使园林景观在良好的逻辑关系中凸显和谐的情感内涵。
我们在研究空间内涵时,我们要首先明确各种景观的需要,确定出景观空间的等级,在空间等级确定后,我们可以合理的利用空间场地,从而保全园林景观的总体系统逻辑。
空间之美主要是指空间带给人的美感,空间和谐会给人舒畅的感觉。在园林景观中,空间之美是确实存在的,它能唤醒人们对这一虚无概念的情感意识。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人们将空间之美作为了追求的目标,在美好的景观中尽情享受。
引用自然之美是应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学优势创造景观,将山水作为远景引入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引用自然之美重点在于关注美的内涵,挖掘出自然景观的特色。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将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突出形式美、具象美和意蕴美三个方面。
隐喻人性之美无疑是贯穿于视觉的艺术性原则的核心线索,同时也是主宰一切园林景观创作的美学定义,美的最终是要公众感知。人性之美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层次,也是我们对园林景观的最终期盼。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价值观是我们设计中必须要尊重的观念,这是确立生态性原则的核心。生态价值观是影响着设计师设计方向的主要因素,是生态景观设计的依据,也是解决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挖掘乡土资源要契合环境自身来进行,契合乡土不仅是体现在生态环境的营造上,还在于它是观念层面的意识导向,因此契合乡土的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修正景观环境是基于噪音、尘土、建筑和不良气流等不良因素而提出的设计原则。以景观环境的界面为媒介进行调节场地的生态环境,并在实践中准确的发掘所论证的理论。
当人们将园林景观作品推出让人自由选择时,通常最多的选择会是心灵需求的作品,因为每个人都渴望亲近自然、亲近绿色、亲近运动。在设计实践中,将契合高级的心理需要必然是最佳的途径。
园林景观设计是将地域、民族、历史及生活中人们的文化沉淀于生活模式转变成园林设计中空间组织的依据。地缘文化所提炼的深度与广度也决定了文化景观的品质。
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并不足发生在“真空”之中,而是受到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各种权力因素的制约,是一种操控行为。园林设计者往往会不自觉的接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更多的将自己的作品殖民化。因此,追求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应该是现代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在中国的艺术领域中,最重视的是艺术品的神思和韵味,这就要求人们以主观的感觉去体验、捕捉和创造出那种渗入心灵的感觉。
近几年来,我国的很多园林景观设计专家及学者对“生态设计”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研究的层面还处于理论阶段,缺少实践。因此,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是园林设计师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在生态系统中,各个构成因素的关系是千差万别的,只有对生态中的每一事项都做具体的分析才能调整好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生态平衡。
园林景观设计的立意构思是要使园林本身蕴涵的丰富精神文化显现出来,也是我国园林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代表着园林行业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我国古典的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给人提供了一个“触景生情”的广阔天地,现代的园林设计师继承古代园林师的衣钵,在传统的设计基础上赋予了园林一定的文化内涵。
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从原有的传统意义上的古典园林已发展到“大地景观规划”,行业的范围得到了大幅度的拓展。现代园林设计在原有的造园、城市绿化、大地景观规划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发展到小尺度的造园项目、中间尺度的城市绿化项目及大尺度的景观规划项目。园林设计师通过对人类的生态系统的思考和分析。使整个人类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和信息达到最佳的状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关注城市生态和环境, 科学发展.构筑和谐社会 也从一定意义上涵盖了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城市园林和景观环境设计与建设正成为城市建设者关注的焦点.受到了从上到下包括城市普通居民的关注,“生态园林城市 、 宜居域市 建设充分反映了城市发展对建设城市良好环境的重视。本文尝试从园林景观设计的角度.对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进行探讨, 以期对建设环保、文明、和谐城市小区和城市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建议。
在进行小 绿化时,规定了绿化面积的标准.小日绿化应确保35%以上的绿化率.而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大于70% .也就是说绿地中的硬质景观,包括道路、地坪、建筑小 、喷水池、睢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30%以内.而这个数字也应越小越好。一个小区绿化质量.虽然不能通过纯数字米体现,但是为了有更多绿化的面积,设计师们必须认真思考。由于现在的居民楼相对的楼层都较高.在小区绿化时不能只考虑楼屡低的居民.也应该考虑楼层中、高的这些居民俯视时对小区绿化的景观感受。因而设计师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考虑楼层较高的居民的俯视感受。
现在有些小区在建设之初.一般只是初步的考察一下地形,然后将地推平,在平地上建设、绿化。这样完全破坏了当地的原始风貌。在小区建设之初.应该充分考查其现状。在建设时应该对其当地的自然遗迹、古树名木进行适当的保护殛利用半岛bob综合。因为自然遗迹、古树名术时历史的象征、是文化的积淀.在有意识的保护之下能够体现一个小区的文化气息.展现小区的特色,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
在住宅区绿地中的设计、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的设计安排时,必须将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的尺度 树木的尺度进行综合的考虑、合理的量化。每个人都需要适度的户外空间.在尽量加大绿化面积的同时.所有人的参与园林的因素都应该加以考虑。因为没有人的参与的、没有感知的绿地是苍白的、没有意义、缺少品位的。小区绿地需要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对应这样的需要就是尽量的使居民能够在小区绿地中聚集,即现在经常讨论的 “人居”与 “人聚”的问题。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正是人聚的需要。
空间设计是小去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小区园林景观空间设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区空间原有状态.采用多种空间组织手法,充分利用空间扩大绿化面积,尽量满足小区居民的各种需要,提高小区居民的人居环境。居住小区园林景观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
空间的渗透与联系同空间的分割是相辅相成的。单纯分割而没有渗透和联系的空间令人感到局促和压抑,通过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延伸.可产生层次变化。常用手法有’用门窗、花格墙和植物框景在设置分割物时,可利用门渝等手法使被分割的空间既保持它的独立 让人们有场所感,又与外界联系紧密,相互渗透。巧用花槊居住区绿地中的花架不但可分割空间,还能使两侧的景物互为因惜,彼此衬托。花架在这里作为中景,使空间具有远、中、近3个层次.产生空间延伸的效果,是利用“分、隔、挡、通”的园林艺术手法,挖掘住宅楼区土地潜力,毗扩大绿化面积+弥补绿化用地的不足的一种绿化形式。用装饰花墙和景门将楼区封闭成不同的庭院+打破了楼群“一字形”、 行列式”呆板布局,形成了幢幢有院、院院有景,景景相连的舒适、整洁、美丽、幽雅的生活空间,改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居住区庭院式绿化以绿为主,以美取胜,各具特色,立意明确,画昧无穷.融园林艺术、文化艺术、美术艺术、书法艺术为一体.寓教育于游乐之中。
植物配制置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语言表达,通过良好的植物培植来体现园林景观的自然性、
植物配置必须考虑植物种类组台构目、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厦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姐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相互搭配。其要点如下:
1)了解立地条件和植物特性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湿度等.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避循适地适植物原则。主要进径有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改植物适地包括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改地适植物,整地、施肥、灌溉、混盘、土壤管理等技术,
2)根据绿地不同性质和功能选择植物,合理配置.高度搭配要适当。上层乔、灌木分桂点较高 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加衬托出花的艳丽。
3)色彩搭配要协调。植物搭配要注意自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如落叶树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沿阶革等常绿树可选耐性商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借助光、影、声来营造植物景观。光与影是可以使园林植物景观富于层次、富于深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植物旦与日光、月光、烛光、水面、冰面、镜面等结合起来.就会形成各色各样的光影美,如诗如画,妙不可言 如檐下的阴影、梅旁的疏影、树下花下的碎影,以及水中的倒影,最富诗情画意的首推粉壁影和水中倒影;回时.在景观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是丰富匠林植物景观艺术的精粹。色彩可以引起、产生丰富的联想,利用植物色彩渲染空间气氛,烘托主题,可给人种或淡雅幽静、清馨和谐.或富丽堂皇、宏伟牡观之感.极大地丰富了意境空间小区景观空间植物的季相设计,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传统园林艺术的技术核心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是:园林的建造艺术,在自然中进行;把它分成若干个空间,融于自然界当中;建造的各种景观,应该和自然相适应;种植的各种花草,应该表现自然思想。这些特点明显地表现了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的理念。这种思想虽然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显得落后。相反地由于自然环境遭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反而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古代园林艺术从效仿自然到来源于自然,一直发展到近期的高于自然的境界,都充分表现了设计者意图的进步。时间发展到现代,人们试图改造自然,以致于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在的城市景观设计方面,大多是人工设计。自然景观很多被破坏,所以出现了大量的人造景观,不顾及自然环境的恶劣。比如城市景观中的广场,大面积地水泥地面,如果你在炎热的夏季来到这里,无异于受罪。城市景观设计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地层下陷、人们出现多种心理疾病等。且不管这些地区发生的这些事件,从自然生态方面来看,自然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且让人感到人类生存将来会受到威胁。勿庸置疑,城市景观不仅是景观,城市景观设计应该使人类回归自然,尊重自然。“天人合一”这种自古就有的思想,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它在景观设计方面的运用非常重要。
中国城市景观设计没有自己的内涵,缺乏自信,不知将会走向何方。中国的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的时间很短,没有基础。于是现在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出现了很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现象。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当中没有草坪,弯弯曲曲的小路把草坪分隔成不等的小块,显得非常零乱。草坪主要就是以自身宽广的面积来博得人们的青睐,传统园林设计也由于这个原因,不重视草坪设计,所以草坪设计是一个新生事物。现在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到处可见草坪,但令人可笑的是中间常常会插有一个标牌“严禁踩踏”。草坪在西方国家中就是用来给人们休息的场所,不只是为了环境美。但在中国的道德观念中,坐在草坪上是没有道德的行为。因此西方设计师对这一现象感到非常奇怪“草坪就是给人们用来踩的啊”。由于大面积的草坪占据了园林面积的大部分,因此很多人在休息时只能坐在草坪的台阶上,感到啼笑皆非。传统园林设计中给人们提供的休息场所都是在树林当中,这种设计思想一直发展到现在,树木成为园林设计的重点。中国人常常会三五成群,坐在树下面休息。传统园林设计中安排的石桌、小亭,都是建造在树木中间,以树木在四周围挡,现代园林设计中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现代自然景观设计要继承传统园林设计的精髓,展现现代建筑风格,并不是仅仅依照西方的园林设计建造自己的景观。
当代城市人群主要活动于下面四大场所:交通场所、居住场所、工作场所、休息场所。与此相对应的景观设计主要有:带状场所设计、住宅小区场所设计、面状景观设计。这些现代景观设计与传统园林景观相比,更复杂更专业。在人们的居住场所建造的园林,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如果全部依照传统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建造,又与现代人们的应用格格不入。对于上面提到的三大城市景观设计,传统园林设计有很多内容值得应用。一带状空间设计:此方面主要应用于道路和视觉走廊,人类虽然在道路上用的时间比较多,但通常不会只关注一个景点,而是随着道路的行走,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所以道路景观不必过于细致,有大致轮廓就可以,使人们感到视觉美。传统园林设计当中讲究一步一景,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人们视觉疲劳,但在现代的道路景观设计中,不能过于精细,这是因为人们不会观察到景物的细致和建造成本过高。二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传统园林中的景观设计都可以在人们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上应用。住宅小区的人口很多,在进行小区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一点,这和传统景观设计不同,设计的服务内容应该比传统园林更复杂。在传统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主要有:庭园、水池、亭子等,如今城市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所以这些人性化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三面状景观设计主要有:商业区域、公园、自然区域。这些当中很多可以用传统园林设计思想建造,这些景观主要就是人们用来休息用的,只要是人们觉得这些环境优良,景观设计目的就达到了。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为了体现园林的功能和节省资金,把传统景观中应用较多的木材换掉,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园林设计中,如果遇到设计难题,用一种设计方法解决可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把多种设计方法融合在一起进行创造,往往会达到出其制胜的效果。研究一个真实的例子:在一个小型广场的设计中,广场建在十字路口,建有传统园林中常见的走廊、传统样式的厕所,当中空地运用西方式样。这里在夜间常常会聚集很多人,走廊上的坐椅可以供人们休息时使用。设计虽然简单,但效果很好,人们非常喜欢这一活动场所。
对于传统园林设计中众多的小型设计,现在应该突破园林的局限性,应用于其他方面。比如,把园林中某一小型设计改变形状使其成为一个公交车等候站。不但美化了城市形象,而且使人们也感到方便。象这样的小型设计还有很多,如垃圾桶等。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传统的园林艺术手法对于提高现代景观设计水平和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深化设计内涵,体现民族特色,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1]谢健,刘宁.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对建筑室内生态景观的影响[J].大家.2010(02)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 园林景观的生态效应已逐渐被人们认识,人们追求绿色,向往大自然,因此,住宅小区内的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的角度,探讨了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为建设和谐、文明、环保的住宅小区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现代住宅区举例,混合式的建筑布局数量较多,行列式的布置在现在小区建筑中占大多数,周边式的布置相对较少,人口数量多,人均占的绿地较少,建筑的楼层较高密度也大。周边高而中间偏低小气候明显。在小区附近的高层建筑较多,呈现一个“盆地”的形式,小气候明显。鉴于光照强度大,为使光照更大,居民的外墙贴瓷片,窗户跟阳台大多用了玻璃,墙外也以彩色粉刷。而其阴面不是浓荫,但也造成眩光现象,对于好光的植物的生长帮助较大。居住空间质量的标志是绿化环境,它起着空间景观的丰富以及净化空气的作用,它还是居民相互间交往活动的地方,不再出现之前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促进居民问的交往以及“家”的范围的扩大。
在各式各样的造景要素的策划跟组织上,居住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和形态的塑造方面都要在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中体现出来。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作为一个有机部分的居住环境,对居住区环境跟区域环境的关系在很大范围内起协调作用。
当前的住宅小区,其园林景观设计大致可分为(观赏型、绿化型、点缀型和参与型)四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这四种类型代表了当前的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观赏型的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虽然比较具有观赏性,但最大的缺点就是基本上所有的小区园林中的景观都是封闭式的,无法亲近。
绿化型一般以较大面积的绿地草坪为主要景观,有时候也会加以一些回廊、花坛、少量假石以及简易的锻炼场地或游乐场。这种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虽然增加了住宅小区的绿化面积,但是比较单调,不具有变化性。
在住宅小区沿主要道路或出口的地方有几颗大树,或者是在一栋栋排列的楼层之间,在沿墙角培植了一排或几排矮灌木。
参与型的住宅小区园林景观首先注重的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互动以及相互参与,以形成生态式住宅小区的靓丽风景。参与型的园林景观不但指的是人与自然的互动参与,还指与住宅小区园林“参与”区域大景观,使之相互融合,进而形成更为宏大的园林景观。
在小区绿化方面,有其规定的面积标准,必须保证有超过35%的绿化率,对于绿地本身要有超过70%的绿化率,在绿地中的硬质景观要保持在30%之内,这些数字越小越好,例如:建筑小品、喷水池、道路、雕塑、地坪等。对于一个小区,其绿化质量虽不能只通过数字来体现,设计师们必须为能有更大的绿化面积做出认真的考虑。目前居民居住的楼层都比较高,小区的绿化不能只得利于低层的居民,在楼层居中以及高楼层的居民也应可以有对绿地有直观的感受。
目前在建小区的初期,通常都是先观察地貌,推平之后再建筑和绿化。这样原始的地貌就被破坏了。小区的建设初期,理应考察好地貌。建设时应对古树名木以及地貌做相关保护并加以利用。因为在小区文化气息、特色等方面可以通过古树名木、自然遗风等文化的积淀给体现出来,这样有助于居民生态意识的提高。
在小区的绿地设计中,健身设施、道路、雕塑的安排考虑时,应综合考虑、合理的量化景观的小品尺度、树木的尺度以及建筑的尺度。在扩大绿地面积时,应考虑到每个人都要有适当的室外活动空间,充分考虑每个人参与园林的因素。在没有人参与的绿地是没有意义的、缺少品位以及没有感知的。绿地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参与性、公众性以及开放性,这样能够更好的使居民在绿地中聚集活动,能够充分体现“人居”、“人聚”的特点。在“人聚”方面,健身设施以及景观道路的科学布置方面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是空间设计。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应该采用多种空间组织的方法,主要采取分割与渗透的手法,结合设计理念和小区的原有空间状态,充分利用小区空间满足住宅小区居民的各种需要,扩大小区的绿化面积,提高住宅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语言表达是植物配置,采取优良的植物培植来突出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地域特色以及自然性。
(1)遵循植物和地质条件相适应的原则。了解住宅小区的地质条件以及植物特征特性、光照的强度、土壤理化的性状和湿度等;了解植物生长的高度和适应性、开花期花色以及绿色期等。主要途径有改地适植物与改植物适地。改地适植物包括土壤管理、灌溉、整地、施肥以及混盘等技术;改植物适地包括育种、引种驯化以及选种等。
(2)根据住宅小区不同功能与性质的绿地选择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要适当搭配高度。植物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些,例如可以种植乔木和灌木;而在植物种植区的面积比较小时,则要选择比较低矮的植物种类;在花坛的边缘可以选择一些蔓生种类或更为低矮的植物,以此衬托出鲜花的美丽。
(3)要对植物的色彩搭配进行协调,植物的配置需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和变化,使之具有明艳丰富的季节变化。在落叶树边可以选择一些常绿性植物:在麦冬、葱以及沿阶草等常绿树边则可选择一些花期较长以及花色明亮的植物,例如紫萼、玉瞽等。
(4)符合住宅小区本身的风格。在景观设计时一定要注意设计要符合住宅小区的原有风格,如日式枯山水风格庭院为酝酿实时禅意,采用石材与简约的绿色,不会采用大规模斑斓色彩的植物,相反,欧洲小镇特色就是以大片的繁缀。而作为国际大都市,园林规划设计必须体现本地特色,吸纳更多的西方园林环境实践的有益经验,充分利用当地和周边的地方资源,弘扬中国建设环境艺术的优秀传统,营造五彩缤纷、各有个性的园林环境。
如果小区有水体,则可以利用水岸线的自然轮廓曲折,用自然的石矶、山石驳岸等形式进行造景;如果是建于山体之上的建筑就可以利用自然的建筑、园路及山坡进行造景以及进行植物配置,从而达到园林景观和建筑的共融和谐。
随着绿色理念在城市建设方面的逐步回归,不少住宅小区在建设自己的园林景观时开始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其设计模式。在设计中,要做到几者的相互协调,相互运用新手法、新理论,为人们创造出一幅诗情画意的新家园。
“园林景观照明”有运用灯光对园林景观进行艺术再创作的意味, 侧重于社会、文化、心理的精神因素和审美情趣, 设计意义是为了让游人更舒心地欣赏园林景观。优秀的园林景观照明设计来源于对园林景观的明确理解和对照明技术的熟练应用, 来源于对视觉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对光环境掌控经验的深厚积淀, 来源于双向思维的互动, 是融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综合设计。现在,随着我国城市园林化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及电力产业的高速发展, 园林景观照明事业有了较大的改观。本文就景观照明设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以求使得景观照明系统设计更趋于合理,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系统功效。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的园林照明技术规范一般都是参照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这个文件虽然对园林景观照明做了粗线条的技术规定,但是具体到实际的工程中,其可操作性就显得不强。具体表现在,不同的园林照明对象需要不同的技术要求,如建筑物等主体照明、广场照明、植物照明、水体照明、道路照明等;电气设计需要明确的技术规范,如供电系统、电力负荷、电缆敷设、接地与安全、自动控制、防雷控制、弱电控制等;园灯的选择需要符合低碳、环保、耐用等要求,如目前一般使用的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荧光灯和白炽灯。至于时下最为流行的LED光源的使用,在技术层面仍然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此外,园灯的灯光处理技术也需要加以规范。总之,园林景观照明设计是一项艺术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园林植物及景点需要在灯光的形状、纹理、色调、质感等细节中加以精确地表达,从而塑造丰富、和谐、人性化的夜景意象和夜景文化。
目前,我国的园林照明设计行业尽管发展态势迅猛,但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这不仅表现在园林照明设计行业仍然处于无序、混乱的竞争状态,更重要的是缺少复合型的专业设计人才。对人才的要求,既需要有过硬的园林设计技术,又需需具备正确的审美标准和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通景观照明设计技术。北京林业大学朱建宁教授曾经批评园林界存在一种建筑化倾向:园林设计师在照明设计中不顾照明效果,却热衷于有“档次”的豪华灯具;另一方面,一些公共绿地使用的灯具简单粗糙,夜晚照明基本符合要求,但白天景观效果却较差。
从理论上讲,照明设计与园林景观二者协调统一,方能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但一些园林景观灯光夜景既没有主题,也不考虑当地的生态和周边环境,使得灯光对园林景观的表现力难以发挥,夜间景观变得平淡无奇;还有一些园林景观只注重照明功能性,但艺术性差,灯光环境缺少基本的韵律感、层次感。总之,照明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理念没有有机统一,园林元素、灯光元素之间不能形成有机的联系,导致光色混乱,相互干涉,光照过度,造成视觉污染、资源(能源)浪费。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在城市园林景观照明设计中突出人文思想就是要求每个设计细节必须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园林景观照明设计要考虑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观念,突出人性化和个性化。比如,根据园林植物不同特性,选择适宜的光源、光色、照度,满足城市园林的夜间观赏性。此外,灯光管线的安全性、光污染等问题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低碳经济时代,园林设计师一方面是提高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自觉践行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把低碳节能的理念贯穿于园林景观照明设计的各个方面。比如,合理布局灯光和适度的用光量,选择高效、节能、低能耗的照明器具(如LED)以发挥光源的最大效益,避免资源浪费。又比如,结合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最大限度减少照明工程对植物生态的破坏和损害,减少由于景观照明造成的机械性或生理性伤害。从这个意义上讲,可将南京农业大学研发的LED植物生长灯(2009)加以适当的改造,应用在园林景观照明中,既可以对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抗病抗虫、抗寒抗旱等加以选择性的调适,又能在园林夜间造景中启用低碳、节能、环保新光源产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节能。
千城一面似乎成了国内园林景观照明的一大弊病。优秀的园林景观照明设计,将对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评价一座城市,并不是光看重高楼大厦和经济的发达程度,还看重其文化品位、文化内涵和文化享受。因此,园林景观照明设计必须坚持与历史为经、与传承特色文化为纬,贯彻园林绿化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颇具匠心的设计,展现城市文化内涵,弘扬本土文化,改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突出体现夜间园林景观的地域特色。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抓管理,一流企业定标准”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标准之争其实是市场之争,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意味着先行拿到市场的入场券,甚至成为行业的定义者和主导者。众所周知,行业标准的制定最能体现一个行业的技术含量,而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就会尽量把企业的技术体现进去,一旦企业牵头制定的技术标准通过国家组织的专家评审,那就等于是国家为这个企业推广产品,效益不言而喻。国内大型的园林企业应该主动承担这个不可错失的先机。就国内制定行业标准的成功经验而言,在国家职能部门或者是行业协会的组织引导下,由1 ~ 2家大型企业牵头,多家企业共同参与来制定标准是比较客观而现实的好方法。这样的标准能满足实际需要,也能反应市场的声音,避免过度的价格竞争和恶性竞争。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园林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依靠人才来维持和培育竞争力。纵观国内大中专院校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素质”等问题并不罕见。复合型设计人才就是要摒弃过时的、僵化的、保守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紧紧抓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性、适应性、创造性”等本质属性,通过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美学知识、过硬的园林设计技能以及诸如景观照明设计等专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1]刘 武.城市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09( 8).
[2]孙福君.园林照明设计原则及对植物伤害的预防[J].设计时空,2009( 6).
风景园林学以空间营造理论为核心基础,包括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和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1)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包括表述模型、评价模型、过程模型、变化模型、决策模型和影响模型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进行施工前的参照基础。(2)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包括:范围和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完成调研报告、概念设计和施工设计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3.风景园林学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1)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园林建筑地的分析,进行功能整合半岛bob综合,对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对园林景观进行整体性设计。(2)在园林中对植物的应用:研究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对城市园林树种进行规划,实现园林植物是配置和设计。
风景园林的景观建筑设计必须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把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和环境的生态相适应,又要符合艺术构图的原理,把植物的个体和群体美展现给观众,并让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感受到意境美。所以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也要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等原则,实行协调对比,体现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风景园林在进行景观建筑设计时,对植物也有特殊的要求,例如植物的类别、颜色等,这些都要根据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选择。大部分植物的颜色都是绿色,因为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和景观效果,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的时候,要根据植物颜色的不同进行。一般的植物配置可以根据植物颜色的不同,进行色度的对比,色度级差别大的配置在一起,例如银杏和桧柏颜色对比明显,可以配置在一起;如果色彩比较相近,从颜色配置上来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大叶黄杨和海桐,颜色相近,而且形状相似,不适合搭配在一起。所以半岛bob综合,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把植物色彩和不同颜色的背景建筑或者植物进行配置设计,实现最佳的观赏效果。3.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一般都具备表现季节变化、可以作为观赏景观和能够衬托其它景观的作用。风景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一定要符合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充分发挥作为园林景观的观赏特征,吸引观众的兴趣,实现园林建筑的目的。
景石在风景园林中的布置营造,应该遵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原则。认真进行景石的选材和山石景观的造型,创造山石的意境,体现石材自身自然和个性的优点。在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进行置石和山石景观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保证山石的自然性,注意整体景区的构造,保证山石的自然特征和环境协调关系。根据风景园林的不同建筑要求和景区的不同特征,对山石景观进行不同的艺术构造。
风景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中,对山石景观的构造分为:自然地貌式山石景观、艺术造型式山石景观、意境式山石景观和抽象式山石景观。风景园林自然地貌山石景观的构造,应该根据岩性和地质构造不同,进行景观构造,使观众感受自然的美好;对自然山石景观进行概括和重组,通过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段对山石景观进行处理,体现山石景观的艺术性;用抽象的意境进行山石景观的构造,引发观者的联想;运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山水造型进行抽象处理和构造,,表现风景区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内在意境。
在林业生态园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林业生态园的特殊性以及地域性景观对林业生态园的影响,只有在林业生态园设计中有效融入地域性景观,才能提高林业生态园设计质量,满足林业生态园设计需要。结合当前林业生态园设计实际,具体应加强对地域性景观特点的了解,有效借鉴地域性景观的优点,并突出地域特征,有效融合地域性景观,使林业生态园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林业生态园的设计水平,为林业生态园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证林业生态园设计有效融入地域性景观。
在林业生态园设计中,地域性景观对林业生态园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对地域性景观的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在林业生态园设计中有效融入地域性景观。
地域性景观由于特点比较突出,对林业生态园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有效融入地域性景观,应在林业生态园设计中,对地域性景观的数量和位置有全面地了解。
考虑到地域性景观的特点以及受地方条件的影响,在林业生态园设计中,应加深对地域性景观特点的了解,并根据地域性景观特点指导林业生态园设计。
由于地域性景观特点较多,对林业生态园设计影响较大,只有总结地域性景观的特征,并对地域性景观的特征进行归类,才能为林业生态园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
考虑到林业生态园设计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在具体设计中,不但要运用专业的生态园设计方法,还要对地域性景观的特点和优势有足够的认识,并学会借鉴地域性景观的特点,具体应从以下4个方面人手:
为了提高林业生态园设计质量,在具体设计中,应正确了解地域性景观的特点,并合理利用地域性景观,做到地域性景观为我所用,提高林业生态园的设计质量。
结合林业生态园设计实际,在具体设计中,应根据生态园的定位与实际需要,有效融入地域性景观的特点,保证林业生态园设计能够在整体效果上得到全面突出。
根据对林业生态园设计工作的了解,积极转变设计思路,做到有效利用地域性景观的特点,这是提高林业生态园设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对林业生态园的设计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在林业生态园设计中,地域特征是无法忽略的。只有突出地域特征,并有效融入地域性景观,才能提高林业生态园设计的整体效果。
2.4.1 突出地域特征。鉴于地域性景观的重要影响,林业生态园设计中必须对地域特征有正确的认识,并做到根据地域特征采取相应的设计思路,提高林业生态园的设计质量。
2.4.2 与实际相结合。林业生态园在设计中应注重实用性,为了满足使用要求,通常应与实际相结合,根据林业生态园的定位,将林业生态园设计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设计质量。
2.4.3重视地域性景观的影响。按照林业生态园的设计需要,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地域性景观的影响,并将地域性景观有效融入到设计中,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和个性化特征。
现阶段影响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主要有园林建筑的形式、园林内部具体的山水环境、园林景观内部园林花木、园林景观色彩因素及传统的园林景观符号等。
所谓新中式园林景观建筑形式,就是在进行园林景观建筑设计过程中,在现代化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嵌入一定复古类型的元素。这种建筑形式往往出现在一些较大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时比较注意建筑装饰的细节部分,其中一般均包含有中式建筑的特色,蕴含有较为浓厚的中式韵味。当这些建筑物映入人们眼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中式元素。新中式园林景观建筑除包含中式建筑装饰元素之外,还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式建筑特点,例如园林景观建筑的分布、建筑主体与附属建筑的布局、色彩搭配的中式元素组成、建筑装饰内部相关纹理结构组成等相关建筑形式组成了新中式园林景观建筑形式要素。
中式园林在设计时往往追求大自然状态的山水环境,大自然状态的假山流水是整个园林设计的重要思想形式。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包含了浓厚的中式山石文化,经常将一些奇形怪状的山石景观嵌入到整个设计中。此外,水文化在整个新中式园林景观中也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因为水在古典的中国文化中是智慧的象征,也是整个园林景观呈现出生命力的重要表达方式。
新中式园林景观中山水环境要素内部也包含园林花木,而且对于园林花木的选择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园林景观有较大区别,一般选择具有中国特点的花木,很少选择外来花木。此外,新中式园林景观内部所包含的花木往往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对每株花木的选择具有特别的含义。园林景观的修建常采用自然形植物和修剪形植物相结合的手法,使新中式园林景观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人们对园林景观花木的欣赏往往不会简单地停留在植物的颜色及相关的外形方面,有时也能够通过相关植物感受到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总体效果。这些以植物为题材的造景手法如应用到新中式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将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在很多方面吸收了传统园林设计的色彩,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颜色,同时也比较注意中国民族元素的嵌入。例如,在对相关重要或较呈现出气派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颜色的选取往往采用中国红或者琉璃黄或者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因为红色是中国非常喜欢的传统颜色,给人一种热情快乐的感觉,而琉璃黄往往是中国传统权利的象征,如同龙袍加身、金光闪闪。此外,黑色和象牙白也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颜色。象牙白给人一种干净爽朗的感觉,经常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栏杆或铺地设计;而黑色给人一种沉稳、内敛的感觉。同时,在进行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时也经常使用原木色和灰色,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现阶段人民生活环境有关,满足人们渴望见到原汁原味东西的愿望。采用原木色和黑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园林景观与大自然混为一体,给人一种质朴典雅的感觉。色彩在整个园林设计中是一种非常直接的表示,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将现代化建筑特点与传统中式园林设计精华融合的有效手段。
新中式园林景观非常注重空间布局的设计,其总体设计效果给人一种整体的感觉,就像一幅非常完整的图画,将所有景观进行系统地布局,各个元素在进行布局的过程中都有自身特点的功能,给人一种连续变化、恰到好处的感觉,使人们不仅能从具有特色的部分进行游览,而且能够从整体上感受园林设计的魅力。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非常注重嵌入传统的中式园林设计:(1)采用连续空间的序列布局。总体可以归纳为开始进入部分、引导进入部分、高中国园艺文摘2015年第6期潮部分及尾声部分。各个部分的有效融合往往需要合理安排园林景观游览路线,同时,游览路线的复杂程度也与整个园林景观的规模有直接关系。(2)巧妙的空间转换。新中式园林景观内部的空间转换可以采用的方法较多,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实现空间的有效分割,巧妙地将游人引导到下一个游览环节。
构造手法主要包含借景、隔景与障景3个方面,此外常采用的构造手法还有框景和漏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借鉴了这种设计构造手法。
借景就是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景观的需要,将整个游人视线范围内部的景观嵌入到整个园林设计构造中,借助园林之外的景色实现对园林景色的丰富。在具体的构造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具体手法为远借和近借、仰借和俯借以及因地制宜而借。
隔景与障景造就了中国园林藏而不露、一步一景、时空变换的景观效果,都是通过在景物与观赏者之间设置实体或者虚幻的屏障来实现。障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整个园林景观的好奇心,从侧面增加了园林景观整体的神秘感。隔景主要采用虚隔和实隔两个层次。
框景就是画框样式的景观结构,使观赏者能从某个角度透过画框欣赏前方的景物。这一造园手法来源于绘画,可以使观赏者产生一种欣赏实景画面的奇妙感。漏景通常是指采用漏窗、门洞等虚隔之物来观赏景象的手法,除了漏窗、门洞外,还有隔扇、栅栏等都是用来营造漏景的材料。漏景能够提升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朦胧美,框景能够提升整个景色的奇妙感。
新中式园林景观花木配置手法与传统的中式园林设计和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均有较大区别。(1)新中式园林景观内部花木的配置主要侧重于简洁、明了,在进行植物选择时比较注重对花木修建的整体,通常将所有的花木进行不同形式的整体化配置。(2)在花木颜色搭配中常采用自然式植物为主,以我国的国隗绿颜色为基本色,其他颜色往往为整个颜色的点缀色。同时,将景观花木与自身所建立的相关建筑进行全面配合,使园林景观内部的花木与建筑有效融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也注重花木与山石的配合、植物与整个园林内部水体的配合。
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在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与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场地设计和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息息相关,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因此,有学者认为“景观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形成了建设界的三足鼎立”,缺一不可。而目前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尚存在不足,使之在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紧密相连。目前,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主要由园林景观专业出身的老师讲授,而在讲授的过程中,老师也更倾向于从课程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课程结构,勾勒教学设计。而这门课所面向的培养对象是建筑学的学生,这些学生没有园林景观设计基础,更没有对植物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所以按照培养园林景观专业学生的目标来培养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必然难以达成预期目标。一方面使老师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使学生难以找到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与建筑学专业之间的关联,从而很大程度减弱了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基本依据。目前,在为建筑学专业学生挑选园林景观设计类教材时遇到困难,现根据建筑学专业学生使用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教材进行课程学习的学习效果,将园林景观设计类教材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类,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讲解非常全面而且深入,教材的专业性很强、难度较大,相对之下更适合作为园林专业学生的教材使用,否则按照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课时设置难以完成对教材全部内容的讲授。同时,由于在开课前建筑学专业学生完全没有园林知识学习基础,所以也难以达到这类教材所授知识的深度。因此,选用这类教材进行授课时,课程内容安排过满,时间仓促,导致给学生留出的设计指导时间不得不缩短。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第二类,对专业内容泛泛而谈,对于专业知识的讲授浮于表面,很难让没有园林景观设计基础的建筑学专业学生掌握到实质性的专业技能。同时,这类教材往往会在后半部分配有篇幅相对多一些的图片,对于有过一定基础的学生,通过这些图片可以自己分析优劣,鉴别学习短长,但是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容易造成走马观花。因此,这类教材更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对于没有园林景观设计基础的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也并不是特别适合。
除此之外,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以上两类教材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都没有明确侧重于优化环境与建筑之间关系,而是单纯从园林景观设计的角度入手谈论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这就使建筑学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对于自己专业的重要性,造成学生认为课程与专业脱节。而这背离了在建筑学专业中设置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初衷。
一是目前的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以教师讲授园林景观设计原理和方法为主,没有形成一套专门针对建筑学专业的系统的教学方法。
二是教学内容没有直接指向建筑学专业,因此,力求使学生将园林景观与建筑在设计实践中取得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以及相映成辉的初衷实际上收效甚微。
由于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系统性不足,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的学习也只是停留于园林景观构成这个层面,对园林建筑、园林构图、园林意境等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十分欠缺。由此,学生没有很好地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建筑设计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素养,对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学习的动力。
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而这部分老师对建筑学的专业知识掌握有限,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主要接触的都是建筑学专业的知识,对园林景观知识接触较少。
当前,应树立园林景观设计学习服务于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应具备在建筑设计全程中都伴有对人与环境共生发展的思考这样一种素养,同时具备在设计各种不同类型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协调园林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能力。
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一是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要以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其他主干课程学习内容为依托,让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与建筑学专业知识学习实现相长的效果;二是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每种不同类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另一方面,在对每种园林景观设计原理与方法的讲解中,应该尽可能地与园林建筑取得联系,并使之突出,以此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课程学习与专业之间的关联性,以求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可以通过园林景观案例教学、场地参观实习、园林景观模型制作等方式,增添学生对建筑与园林景观空间关系的实景体验,使园林景观设计教学尽可能地贴近设计实践。
在教学目标逐渐明确的同时,教学考核的标准也就有了更加准确的方向。考核标准的设定应当以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能力为中心。考核标准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并引导教学目标的实现。考核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园林景观设计是否充分考虑到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园林景观的构成是否因地制宜、恰到好处;园林景观的结构是否切实符合其功能;园林景观的意境是否充分且贴切地营造;园林建筑与园林景观环境的关系是否融洽且相得益彰;园林建筑的布置及设计是否与整体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相映成辉等。
这些考核标准的设立与学生建筑学专业知识密切联系,能够激发建筑学专业学生园林景观设计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价值。
一是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教材的编排,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的一般学习规律。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这门课有其自身的特点,该课程学习既不同于园林景观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也不同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都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上,也应当首先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内容及其重要性,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方法,继而再逐渐由对“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的学习”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句式的构成”再到“对园林景观设计整体”的理解。
二是园林景观设计教材的选编应当与建筑学的专业知识挂钩,增强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性学习。在园林景观设计教材的编排上,应当以园林景观知识和建筑学知识为依据,探索具有学科交叉性的园林景观设计教材设计,使学生在园林景观学知识与建筑学知识之间找到学习的关联点。学生的建筑设计学习是以建筑的不同功能类型为专题的,园林景观设计的编排也应据此分类。例如,可以将园林景观设计教材在结束了前期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设计原则章节之后,以不同功能类型划分章节,每一类型的园林景观设计学习从相应的园林景观构成要素、构成手法、相关规范条文等,由浅入深进行编排。
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向“灌输”式教育,转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一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紧密结合实践。可以案例式教学、“五步诱导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等方式开展。在教学初期阶段,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掌握运用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组成园林景观专业句式进而形成整体性强的园林文章的方式方法。
二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充分依据学生的建筑设计知识基础,带动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增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学习与建筑设计及其他相关课程学习的关联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引导学生成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是采取以学生为活跃因素的主动式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案例式教学将想要讲授的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读懂案例的同时,清晰地看到园林景观设计是如何在改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中发挥功效的,进而教师应继续鼓励学生用专业语言对案例进行分析。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对同一类型园林景观进行了不同风格设计的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以加深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增强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性学习,是提升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学习价值的最好方式。
园林景观若要实现真正的美学突破,首先应该与美学进行有机的结合。美学原理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园林的设计既可以体现视觉上的美感,也可以体现听觉上的享受。所以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来说,是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感官,只有真正将其与美学原理进行结合,才能够更好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新突破。
在当前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美学原理的融入逐渐占据了较大的比例。首先美学原理中提到了许多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需要运用到的知识。如如何进行规划可以使得园林看起来更加的整齐,如何通过植物的搭配衬托出园林想要营造的整体效果以及如何通过园林的打造,实现整体意境的美感等,都是需要通过美学原理的融入来展现的。所以美学原理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将美学原理更好的融入其中才能体现出园林景观规划的高水准。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最先体现出的美学原理就是对比和衬托。在园林景观当中提到的对比和衬托不仅仅体现在植物安排的颜色上,还可以体现在外观和形态的对比,通过这种既统一又有所差别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园林主要想突出的特点,主次关系可以更为一目了然。
组合美即是要求在一个园林景观当中,需要多种植物共同组成一幅具有美感的画面。如果只是单一的植物会显得单薄,若是有太多的植物也会显得繁杂而纷乱。所以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通过多种植物进行排列,以一种相对规则的状态呈现出一种组合的效果,这就是组合美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体现。
意境美是园林景观规划中追求的最高境界,体现在整体环境和氛围的打造。园林景观在设计完成之后,是供人进行欣赏的,所以需要相对的美感让人感觉到园林的意境美。这就要求在设计中,利用景物营造美感,利用氛围来烘托美感,需要园林设计充分的利用自身的真情实感,实现对景物以及园林的全身心情感投入,这样才能在设计的园林景观中,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当中,对比衬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美学手段。通过对比和衬托,可以有效实现对园林景观当中景物配置的疏密程度、景物的色彩对比安排、园林空间当中整体的弯曲与笔直乃至景物的大小和明暗对比,通过这样的比较看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和次要点,体现出主次关系。主要是体现景物背景和主体的关系,这样更容易激发人们对审美的一种情感。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对于景物、路面以及相关设计都是具有明确数据要求的:广场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平原地区为1%,丘陵和山区为3%。道路纵坡应控制在0.3%~6%之间,每隔50~80 m设收水口,实际上,园林景观局部区域内密度要更多些。按照这些严格的要求来进行对比设计,往往更能够符合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视线中的景观疏密程度最为合适,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组合美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的运用,主要就体现在通过多种植物,进行有机的排列,组成的一幅自然生态图。如园林景观设计中经常会用到框景、借景等手段来实现美感的体现,用这样的方法来对园林本身进行分割,营造出步移景异的效果。另外园林景观当中应实现借景,还可以借山水之景,将这些景观都借用到园林当中。甚至连一些声音都可以进行借用,如拙政园中,在进行园林景观打造的时候就巧妙地借用了清风和明月,为园林景观自身的情感体现就增添了一丝意蕴。
在园林意境美的体现中,主要是通过对园林中整体美感的把握,实现了对园林整体环境的烘托。意境美的主要承担对象就是欣赏者,所以需要依据一些具体的原则,进行一些意境景观的打造。比如在一些座椅的建设上都是具有明确数据规定的:座凳高度一般38~40 cm,座面宽40~45 cm,单人座椅长60 cm,双人长120 cm。所以意境美的体现,首先也应该以欣赏者欣赏场所的打造做为基础。其次意境美的打造不能够只是局限于某一景物之上,要明确意境美不同于景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是需要欣赏者用心来感受的。
如图1就是一处园林景观设计图,在图中对于基础景观的营造基本都可以体现出来,包括静态的道路植物和动态的水等等,同时在构图和设计上也能够不拘泥于传统的笔直构图方式,选择了半圆的规划,符合了人们对于美的要求。另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供儿童玩耍的滑梯,也有供成人休息的座椅,所以该景观可以说满足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大多数要求,也能够让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一种美和享受,意境美的营造就相对成功。
园林设计者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以观赏者的角度来进行思维的创造。对于这种无形的、无限的而可以让观赏者尽情想象的内容,做为园林的设计者,都是要充分考虑到的。所以意境美的营造,首先就要考虑大众对于美的理解,只有迎合大众口味的景观设计,才能够体现出意境美在其中的展现。
美学原理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结合,已经成为未来景观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规律。美学原理的融入可以为园林景观设计提出更多可行性的建议,同时更加符合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与享受,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提升的审美水准。所以利用美学原理做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理论,可以推进我国园林设计行业的不断进步,为我国打造出更多的园林景观做出努力和贡献。
[1]孟宇轩.园林环境中光景观的应用与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2]肖笃宁,李晓文.试论景观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J].生态学杂志,1998(3):47~53.
[3]任涛.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审美需要与美学追求[J].中国集体经济,2013(6):94~95.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半岛bob综合,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一个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迅速形成。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正如斯坦利怀特所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那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被削弱半岛bob综合,而最终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当地的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同时注重成本,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优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1] 张冰,王小平.浅谈园林艺术民族风格的形成[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3):78-80.
[2] 周武忠.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90-94.
[3] 朱建宁.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J].广东园林,2005,28(2):6-13.
园林景观中的园林建筑主要作用是满足园林的使用功能,同时园林建筑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景观功能,从而促进园林景观整体景观的呈现。随着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园林建筑功能以及作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形式多样、功能丰富已经成为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方向。园林建筑的实际作用体现如下:
园林建筑在园林体系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功能,园林建筑的功能作用主要包括为游人提供游览、休息、娱乐、文化等服务,从而满足游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要等,园林建筑的功能作用是它在园林体系中最主要的作用。
园林建筑还可以对整体园林景观起到很好的陪衬和辅助的作用,促进整体园林景观的呈现和发挥。我国传统的园林建筑一直都很注重对园林建筑景观作用的追求,在建造园林建筑时,十分注意建筑特点同园林环境的结合。现代园林建筑在注重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同样注重对景观功能的追求,将园林建筑同园林中的其它景物相结合,提高整体园林景观的观赏度。
过多的园林造景设计会致使园林体系中喧宾夺主情况的出现,园林体系中自然景观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多的建筑设计会覆盖和降低植物等自然景观的观赏度。此外,在一些园林工程中,大量的建筑设计使用了大量的园林建设项目经费,造成绿地以及其它自然景观的建造费用缺乏,使园林景观比较单调。
我国的园林建筑设计传统为:一砖一瓦、一楼一阁,将细小的建筑物融于整体园林景观中,注重藏景、遮景建筑设计的运用。但是,在现阶段的一些园林建筑设计中,受到面子工程以及其它利益的驱使,园林建筑的设计片面的追求规模和体积,忽视了和周围环境的协调。同时对一些园林建筑物进行了过度的装饰,没有结合周围其它景观的特点,造成园林建筑物在整体园林景观中格格不入,不伦不类,破坏了园林景观的整体美感。
一些地方的园林建筑物设计中,为了吸引游客,突出园林的与众不同,过分的去追求园林设计的新、奇、险等特点。但是,这些地区的园林管理部门的实际管理工作开展的不到位,旅客在游览过程中容易出现危险和事故。
我国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建筑造景为辅的原则,传统的中国园林建筑设计尤以自然山水见长。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国的传统园林建设中,重视植物造景的作用,同时合理运用建筑造景来进行园林景观的点缀,通过对园林建筑位置、布局、以及造型等方面的巧妙设计,来实现园林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
不同的园林建筑类型有着不同的使用功能以及观赏功能,出于对园林建筑不同功能的考虑,对不同的园林建筑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设计,对于园林建筑中的亭、廊、台、榭等结构类型的建筑,需要遵循相关的景观功能设计;对园林建筑中的厕所、楼梯、甬道等结构类型,则需要注重对其的功能设计考虑。
现代园林建筑继承了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同时也取得了新的发展。现代园林建筑设计需要遵循经济实用、美观大方、人文历史以及安全合理等原则。随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园林建筑成为了游人游玩过程中主要的游览和休憩场所,因此,现代园林建筑在满足整体园林景观要求的基础上,需要注重对园林实用功能的设计。此外,园林建筑的设计也要科学合理,注意安全规范,防止园林建筑中存在安全隐患;园林建筑设计需要同周围园林景物相协凋,避免过分装饰,喧宾夺主。
园林建筑设计在园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园林建筑有助于建筑物在园林体系中最大效用的实现,下面从园林建筑设计的立意、选址以及设计要领等方面对园林建筑设计的作用进行说明。
园林建筑设计的立意可以提现整体园林建设的思想,同时也关系着整体园林设计的目标。通过原理建筑设计的立意可以很好的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将各种园林建筑设计手法付诸实践。通过建筑物设计的立意,可以很好的抓住整体园林建筑的精髓,将园林建筑设计融入到整体的园林艺术体系之中。高水平的设计立意才能做到建筑物的设计能够融情于景,做到同园林整体的情景交融。此外,园林建筑设计的立意还需要考虑设计地区的环境因素,例如气候、水源、地形地貌、绿化状况等。
通过对园林建筑选址的合理设计,可以实现整体园林建设的良好规划和布局。通过建筑选址的设计作用,促使原理体系整体功能的实现。园林建筑选址设计需要做好园林建筑体的空间组合工作,主要包括:
通过独立建筑物的选址设计而形成的开放空间,突出表现的是园林景观的点景色彩,在点景建筑选址中,单个的建筑物是园林景观的主体,突出了局部园林景观特征。
通过组群的建筑选址形成的开放空间,利用组群建筑物的规模特点,突出了园林风景以及园林空间之间的分蕊、穿插以及遮挡等特点,实现了园林景观结构的层次性、多样性。
建筑物选址设计中利用建筑物合围设计形成的庭院空间组合。可以满足园林体系功能多样性的需要,在这样的建筑物选址设计中,不刻意追求某个建筑物的景观展现,而是追求通过整体建筑物同其它景物的协调与配合来展现整体庭院空间景观的特点。
对园林建筑尺度以及比例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对二者的合理设计,可以实现园林建筑物的审美以及功能的实现,同时也能促进园林建筑物同周围环境的有效协调和融合,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园林游玩环境。此外,通过对建筑物尺寸和比例的创新设计还可以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整个园林景观的活跃度,增加园林景观的情趣和艺术气息。
借景设计方法是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整个园林设计环境中,借景手法也经常用到,在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园林建筑设计的借景手法,可以很好的增加园林景观的情趣,通过将不同景物的引入,提高景物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实现园林景观的多样化,给观赏者带来空间变幻的感觉,提高园林景观对游人的视觉冲击,实现园林景观整体观赏程度的提升。
园林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随着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园林建筑设计在园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高水平的园林建筑设计技术,可以很好的发挥园林建筑在园林体系中的效用,通过发挥园林建设中园林建筑设计作用,促进园林整体景观的观赏度,促进园林建设的发展。
[1]梁曼丽.浅谈园林的设计方法和技巧[J].广东科技,2006(10)
论文摘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突出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重视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及生态性设计等基本理念。同时,在设计中要考虑经济合理性的原则,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宜人的的景观环境。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