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bob综合园林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的四种基本要素:土地、水体、植物、建筑造园的四项主要内容:堆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设计范围:住宅区绿化、道路绿化、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园林设计应具备的三大效益:社会效益半岛bob综合、环境(生态)、经济效益我国园林建设现存问题:混淆不同绿地功能;设计问题:套用现成的设计模式、人文资源弃而不用或盲目利用、轻视细部中外园林对比在地形地貌上一般为平原地带或自然起伏的缓地形,或用人工堆积为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或在山地利用自然在地形地貌略加修整。一般为自然起伏曲线。常为整齐规则的平地,或不同标高的水平面,或缓坡倾斜面水体:中:水体外轮廓线为自然曲线,水体边缘为自然式,其驳岸多^自然式,类型为涧、溪涧、自然式瀑布、水池等水景布置。外:外部轮廓为几何形,采取整齐式驳岸,水景类型为几何形,如壁泉半岛bob综合、喷泉、整形瀑布种植设计中:以反映自然界的植物群落自然错落的美为主花卉布置以花群花台为主,树木配置以孤植树、树林、树群为主。以不规则修剪的绿篱,绿墙划分自然空间。树木如需整形以模仿自然式大树为主。外:园内花卉以布置图案为主,形成模纹花坛和花镜。树木以行列式对称为主,并利用大量的绿篱、绿墙来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树木可整为动物形、塔形、几何形等。建筑物:中:个体建筑为对称式或不对称均衡布置,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布置。全园不以中轴线控制而以构成连续序列布置的主要导游线控制。外:个体建筑中轴线对称均衡设计,建筑群及大规模建筑群也采取中轴线对称均衡设计的手法,以建筑来控制全园。道路广场:中:广场外轮廓线为自然式。如外轮廓为封闭空旷地的广场,以不对称建筑群、土山、自然树丛、林带包围,路道也因地制宜的自然外:空旷地,广场外部轮廓为几何形,草坪封闭。广场空间为以建筑对称布局,林带为规则式,道路一般为几何式折线,以绿地分割成若干景区,使绿地构成方格形式或环形的放射形中西不同的园林审美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儒家讲究伦理道德,以德审美;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佛教宣扬因果报应,三世轮回人与自然对立,强调改造自然对空间的不同理解和表现中:用心灵感受空间,空间是虚无的,既无形也无量的概念西:空间是一个三向量的盒子,空间是物质的、有限的可以触及的反映在视觉艺术上的空间表现中:不定的、模糊地或不明确的;小得多的尺度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感西:具有一定几何形象的关系明确的量;巨大的尺度创造出真实的有限空间。中西不同的园林美显现中:园林是人与自然的纽带西:园林以人为中心,适应人的要求西方园林是建筑艺术的延伸和相同观念的加强,中国园林是人与自然的纽带,外师造化,内发心源造景材料比较中:水体植物采用自然的形式西:水体植物采用几何式(水体、植物、人体雕塑)形式美与意境美园林业者应该具备的知识生物与环境方面的知识。既要知道植物的生态特征、环境的生态,懂得如何合理运用生物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平衡的环境。园林布局的基本原则在园林中把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的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为园林布局。五大原则要有不同的功能区别与景区、景点的布局(按照功能进行分区,各区要各得其所,景色分区要各有特色,化整为零,园中有园,互相提携有多样统一,既分割又联系,避免杂乱无章。)正确认识传统园林艺术的保留与继承关系园林艺术及构图原则在园林绿地中,将各种物质材料和时空因素组合成具有审美意义的平面图案,立体空间景观,动态空间景观序列以及最终成为美好和谐的园林整体环境的创造行为过程。多样统一原则:指园林中各要素的体形、体量、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相似协调:如形状相似而大小或排列上有变化近似协调:两种近似的体形重复出现,可以使变化更为丰富并有协调感是借两种或多种形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明显,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调和---差异程度较小的对照对比与调和的内容包括空间、虚实、疏密、方向、大小、色彩、质感的对比等。均衡与稳定园林景物是由一定的体量与不同材料组成的实体,因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探究均衡与稳定的原则,是为了获得园林布局的完整和安全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稳定比例与尺度园林中的比例指景物在体型上具有适当美好的关系,其中既有景物本身各部分之间长宽高的比例尺关系,又有景物与景物、景物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两种关系并不一定用数字来表示,而是属于人们感觉上、经验上审美概念尺度指园林空间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价。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园林设计的尺度。景观的季相变化连续韵律:指一种组成部分的连续使用和重复出现的有组织排列所产生的韵律感半岛bob综合。交替韵律:是运用各种造型因素作为有规律的的纵横交错、相互穿插等手法,形成丰富的韵律感。如用两种树等距离做持道树渐变韵律:是某些造园要素在体量大小、高矮宽窄、色彩浓淡等方面作有规律的增减,以造成统一和谐的韵律感。交错韵律:是利用特定要素的穿插而产生的韵律感。小结:景观及其特征(景与境,视点、视距、视角)园林造景手法景的含义:具有欣赏内容的单位,指在园林中某一地段,按其内容与外部特征具有相对独立特质与效果即可成为一景。景的形成具备条件具有可赏的内容;所在位置要便于被人觉察园林的景与境景:自然界中具有美感的物象境: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生理感知和心理感受景观的视觉条件视点:有人所在位置视距:视点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视角:观赏者得视线与景物在水平面的夹角和竖向的垂直夹角。正常静观视场:垂直130度;水平160如果头部不动:垂直26~30度;水平45视点高低与景观效果平视:视线平王向前(水平深度)气氛平静、深远、安宁、不易疲劳仰视:视点在景物下方或视点距离很近气氛雄伟、庄严半岛bob综合、紧张、景物高度感染力强俯视:景物在视点下方、空间垂直深度感、平视鸟瞰与俯视鸟瞰主配手法(主景与配景整体与局部)主景升高、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动势集中(动势向心)、构图重心分景手法(隔景—讲绿地分为不同的景区,造成不同空间效果的景物(实隔、虚隔、虚实隔)。障景—是在园林入口处安排一些景物,将全园风景作适当的遮掩,免于一览无余的抑景手法。(山障、树障、曲障)必须要有动势指引转入下一空间序列,高于人的视平线漏景---通过道路、门窗、洞口打到空间的联系、渗透作用,还有欲藏后露、引人入胜的效果。分割(依功能要求与景观艺术需求划分空间所属)与联系(实现空间过度、渗透与呼应))对景:将有利的景物组织到构图的视线终结处或轴线的端点,以形成视线的高潮和归宿。景物对构的方式:主景物布置在视线或轴线的汇聚处把主景作为空间构景的重心将主要景点与主要人流方向对构层次手法将景物作为具有画框的风景画来安排的组景方法、漏景—对近处景物的疏漏处理、夹景—在透视线或轴线的两边用树丛等加以屏障,形成狭长的空间,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主景并引导人们想主景游览的一种前景处理方式、 —将园外的佳景借入园内供游人观赏,以扩大园内的视景空间;借来远景,扩大景深(直接借景:近借、远借、仰借、俯借半岛bob综合、因时因地而借;间接借景:水面或镜面反射) 园林地形处理: 地形:地貌的敢词,地球表面 ^空间的起伏变化 风景范围:山谷、高山、丘陵、草原、平原 园林地形:土丘、台地、斜坡、平地、因台阶或坡道引起的水平面地形变化 园林微地形的作用: 增加生物种植量,促进植物生长 高低起伏的地形增加了园林地表的表面积和土壤的容 积,为增加绿地的植物量和植物成活率提供了 可能 调节小气候,实现园林植物的多样性 形成多样化的地形和水体,为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创造了环境基础 地形的景观功能:分隔空间、控制视线、影响导游路线和速度 微地形的经济作用: 土方就地平衡、节约排水投资 地形在园林中的利用: (园林地形的理想比例: 2/3~3/4,其中平地占陆地的 1/2~2/3, 丘陵占陆地的 1/3~1/2, 山地占陆地的 1/3~1/2; 水面占全园的 1/4~1/3. 平地坡度一般为0.5%~7%,须占全园面积的 30%以上,且须一、二处较大面积的平地; 特征:最简明稳定的地形、景观单一的外向型空间,视线一 览无遗、可多方向组织景观,但难度较大、排水良好; 利用:设置垂直线性的元素成为视线的焦点、设置静水体,增强平地观赏性,形成虚实对 坡地:坡度在8%~10%为缓坡、 中坡10%~20%、陡坡20%~40% 特征:单面、外向空间, 景观单一单一无变化的坡地易引起水土冲刷排水通路易解决 用:为组织空间景色,分隔空间,阻挡视线凸地形 (小丘陵、丘陵、山峦、小山峰) 特征: 具有动态感,前进感建立了空间的边界,限制了空间,在景观中可作为焦点物或具有支配地位的 要素, 360度全方位开放的外向型空间,利于排水、不易通路 利用: 主景设于顶端发挥瀑布的动力作用设置框景或透景线引导视线调节小气候 脊地:特征: 导向性和动势感;限定户外空间边缘,提供外倾于周围景观的制高点;“分水岭”景观;排水、通路易(平行与脊地通路) 利用: 两侧安排不同的景物;道路、建筑以线状形式沿山脊线布置;山脊线的终点是一个最佳的观赏点 凹地(碗桩洼地) 形成: 地面某一区域泥土被挖掘时;两片凸地并排在一起时 特点: 360度全封闭,内向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分割感和私密感 ,与其他相邻空间的联系微弱;宜人的小气候(躲避狂风);排水不利 利用: 凹面地形极易受周围环绕的较高地面的袭击,人们可以从该空间四 周的斜坡上观看地面上的表演,往往成为理想的舞台(露天剧场、足球场、下沉式广场) 谷地(凹地与脊地的综合) 特点: 景观中的低地可以供人进行各种活动具有方向性,呈线状,且有许多视线转折内向,景观面窄 利用: 沿山谷形 成水系道路并安排视线焦点 地形的塑造: (堆山或土山设计) 任务: 建立园林地形骨架,满足造景、功能的要求;综合安排园内各高程之间的关系;为不同的园林植物创造 不同的生态环境;有利铺设地下管线;尽可能维持园内土方平衡 原则和依据 :用地功能要求;造景意境;原有地形条件 堆山目的: 阜障:1~1.5 米高程, 组织游览路线; 分隔空间的土丘: 1.5~3 米高程; 背景山(古典园林中的墙) ;主景山(一般来说, 城市内有 7~15 米山峰,就可以成为构图中心) 假山分类:土山: 坡度缓,在土壤自然安息角以内,占地较大,造价较低; 石山:坡度比较陡,占地较小,但石材造价较高,故不宜太高; 土石 师法自然延伸变化;麓峰相宜、由缓渐陡、左急右缓;四面各异、一景多视、步歩移,面面观园林中置石材料 :湖石石灰岩、黄石、英石、石笋石、斧劈石、千层石沉积岩 园林中的置石:特置: 整体或拼石为体量较大,体姿奇特的石景,入口障景,漏窗对景,庭中、廊间、亭边、水际的点缀。 散置: 将山石有聚有 散、顾盼呼应地散置于路旁、林下、粉墙、溪中等的布置方式。 将山石成群组摆在一起的布置方式,常与建筑等工程设施结合堆叠山石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