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bob综合行业协会既要协调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又要帮助会员企业顺应市场和产业变化,既要依靠政府,又不能依赖政府,协会必须要有所作为才会有地位。而这愈发考验着协会,特别是协会当家人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从2003年8月18日成立至今,不知不觉,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已经运行了20个春秋。回想20年前协会刚成立的时候,张睿从园林绿化行业一家事业单位转到协会工作,其实也刚接触这个行业不久。
20年来,伴随协会诞生、成长、发展,如今身为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秘书长的张睿,越来越感觉到要时刻保持协会成立时的初心不变,存在的价值在于做好方方面面的服务工作,且是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而提升、改变服务方式与内容,由此再促进行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作为非营利性的行业性社会团体法人,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涉及园林绿化行业和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民非单位,皆为自愿加入协会。这些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单位聚集于协会,见证了上海园林绿化行业的变迁与发展,如今更凸显着园林绿化事业的方兴未艾。
2023年7月的一个午后,在位于徐汇区桂果路669号的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办公室,张睿手里攥着一份某省某行业的研究报告,不觉陷入沉思中。见记者前来采访,她道:“这份报告,感觉对我们上海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也是很有启发的。读来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过阵子,等召开协会理事会会议的时候,我准备以这份研究报告为话题展开讨论。”
这样站在整个行业的高度去求索、思考问题,对张睿来说,是二十年专职于协会工作养成的一种工作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工作习惯。
回看当年,不少行业协会的人员构成——要么一大部分是兼职的工作人员,要么多数聘用行业内的退休人士。可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在成立之初,其常设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秘书处,所有6名工作人员都是专职的。在当时来说,颇有与众不同之处,如今回看,则是走在了时代前列。
如今,各种协会的专职人员比例,成为衡量一个行业协会专业性高低的指标。民政部印发的《“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在社会组织登记数量严格保持合理规模基础上,我国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数量达到1250万人”。这就是从国家层面要求社会组织——其中当然包括各级各类行业协会提升专职人员数量,以提升专业水准。
上图: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秘书处团队在“中国(上海)国际园林景观产业贸易博览会”的合影。
说起行业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全员专职的好处,张睿对《新民周刊》记者明确道:“这就逐渐养成了我们会像职业经理人那样用市场的眼光去思考,用市场的心态去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地为会员单位做好服务,更会把协会工作当做一份专业聚焦的事业来做。”
从协会成立之初起,张睿所在的团队就是专业化、年轻化且富有活力的——首任秘书长上任时年仅44岁;如今秘书处的11名工作人员则平均年龄为41岁,最年轻的工作人员是1998年生人,团队梯队感实足。这些工作人员或是有园林绿化行业单位工作经历,或是从园林专业院校毕业,队伍敬业并稳定,平时工作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工作热情和激情俱佳。在张睿看来,这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工作待遇相对比较稳定且有团队归属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协会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了施展才华和能力的舞台,每一位员工皆能在这个平台上体现自我价值,满满的成就感。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张睿感慨万千,2000年进入园林绿化行业,2003年7月在协会筹划成立之时参与。尽管求学期间并非是园林绿化专业半岛bob综合,但经过这三年的历练,让她对园林绿化行业有了多层次的了解。
从2007年起,张睿开始担任副秘书长,逐步成长为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张睿思考着如何进一步处理好协会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201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方案》,文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这对大部分商协会而言将会逐步陷入困境。既然面临挑战,那就存在机遇。行业协会既要协调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又要帮助会员企业顺应市场和产业变化,既要依靠政府,又不能依赖政府,协会必须要有所作为才会有地位。但只要经得起考验,甚至主动提出新的命题,协会发展的前景就可能出现一个个光明的窗口期。而这愈发考验着协会,特别是协会当家人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如今身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宝华还记忆犹新,自己是2004年到漕河泾开发区园艺发展有限公司(现公司更名为:上海临港漕河泾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担任负责人的。漕河泾园艺公司从默默无名,到2013年获得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一级资质,从参与上海迎世博花展到上海、米兰连续两届世博会工程,该企业的成长是实实在在得到了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的帮助与指导。
“我年轻时在上钢十厂工作。刚到漕河泾园艺公司,常常自嘲——没想到从搞钢花的变成了搞鲜花的。”王宝华回忆,上级之所以调他去园艺公司,主要就是看中了他曾在上世纪90年代产业调整期间,在上钢十厂安置下岗工人的经验。当时的漕河泾园艺公司的员工,许多是漕河泾附近的征地农民。别看同样以锄头为工具——田锄与花锄的使用方式毕竟还有些不同。而更大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生存与发展道路?是囿于为当时的漕河泾开发区种种花、养养草,还是寻求专业化园林公司之路?王宝华认为,公司要长期发展,必须专业化。当时他找到了园林绿化行业名家、上海植物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根龙求教。朱根龙请园林绿化行业协会来给漕河泾园林公司专项“把脉”,一起找准了升级路径——延揽人才,提升公司专业度,建立企业标准。
2008年8月,王宝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漕河泾开发区园艺发展有限公司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二级资质,由此可以参与竞争许多以前无法参与的园林工程的招投标活动。
“协会还能够帮助我们会员单位之间实现一些资源共享,特别是引荐宝贵的行业人才为我所用。这对我这个冶金行业出身、当时新入行的管理者来说如同雪中送炭。”王宝华向记者感慨,“我认为当年协会为我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推荐漕河泾园艺公司参加了在植物园举办的迎世博花展,以展示上海园林绿化行业水平。公司当时在准备花展的过程中得以整合资源、协同队伍、实战练兵等,最终成为了上海世博会指定服务商。”
“在协会的指导下,2012年,由我司承接的新漕河泾国际商务中心屋顶绿化项目成为上海市首个屋顶绿化标准化示范项目,助力推动了漕河泾开发区屋顶绿化的建造,乃至上海市屋顶绿化标准化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推广。此后,公司越来越注重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先后参与编写了国家标准《绿化用有机基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以及地方标准《绿化有机覆盖物应用技术规范》《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这就是协会在带领我们行业内企业走标准化之路,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至今,王宝华仍对此深有感触。
从2003年至今,整个上海的园林绿化行业产业链是发生了较大变化的。这一点,从协会会员单位名录就能看出来——以前,大多是设计、施工企业;如今,设计、施工企业仍有增长,而养护企业在会员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以前,上海的行道树主要是悬铃木,又名“法国梧桐”。这些以悬铃木为主要行道树的区域,则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梧桐区”。继悬铃木之后,香樟等树种成为了沪上行道树的“热门选手”。随着城市建设之发展,许多地方希望有更多品类的行道树以增添城市景观。
这当然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题中之义。然而,在行道树品种丰富的同时,又要保障适宜栽种、维护,这就需要细致工作以平衡解决问题。
“我们协会在市绿化市容局指导下,正在筹备建立上海行道树苗木生产储备联席会议平台,此平台是为了推动探索新优行道树苗木生产储备机制,促进苗木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稳定的苗木供应源,提高城市行道树苗木的整体品质。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将来自长三角相关苗木商协会、市级相关行业技术管理部门、上海各区的绿化管理部门以及本市部分大型苗木生产企业等单位。”张睿告诉记者,“目前来看,各方反应良好。比如长三角地区向上海供应行道树的一些企业在选育苗木时,更有的放矢,上海的相关单位则不会盲目引进不适合江南栽种的苗木作为行道树。这项工作未来将由协会苗木专业委员会深入推进实施。”
随着行业的发展半岛bob综合,针对不同领域的工作,目前为止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已下设绿化装饰专业委员会、苗木专业委员会、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立体绿化专业委员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土壤改良(介质)专业委员会、造价专业委员会、家庭园艺分会等8个分支机构。20年来,每个分支机构的工作都卓有成效。整个协会犹如一支航母编队深入到园林绿化行业的蓝海,无处不“细”。
家庭园艺分会会长、上海上房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荣告诉记者,十多年前,通过走访英国切尔西花展、新西兰花展,包括与日本、意大利等国同行交流沟通,发现上海随着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市民收入水平与经济能力的共同提升,到了大力发展家庭园艺的阶段。“在小小的花园里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其前景却是一条千亿级的产业链。而张睿带领协会和会员单位充分调研,于2018年率先决定成立相关分支机构,并确立“家庭园艺”领域不称专委会而为分会。“家庭园艺其实是个综合性的行业,而不是大园林绿化行业内一个细分的专业半岛bob综合,其更多是面向个性化需求的个人或家庭消费的细分市场。”张睿如此解读 。
2021年初,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文,要求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高品质生活,建立家庭园艺服务体系。2022年,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发文,要求推进市民园艺中心建设。家庭园艺分会通过每年上海市市民绿化节品牌活动——“绿化大篷车”,倡导“爱绿化、享生活、品文化”的理念,进一步呼应贯彻政府要求。
“家庭园艺领域看似在全行业来说份额很小,可接触面却很广,确实就是个细分的行业。”在黄建荣看来,社区、村落、家庭,甚至一些商住、办公场所,都需要室内绿化装饰,“现在上海许多地方都有市民园艺中心,家庭园艺分会可以为园艺中心注入园艺科普、园艺分享、各类园艺DIY等活动内容,发布一些专业知识,并且可以针对上海不同区域、不同人群,进行定制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上房园艺公司在闵行区浦锦街道打造了一个“梦花源”。可以说,在上海许多家庭,无论装饰了窗台还是装饰了梦,许多“梦”的种子来自“梦花源”,亦来自家庭园艺分会旗下的众多服务单位。
今年7月19日,新华社以电讯的形式授权发布了《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半岛bob综合。张睿读到这份意见后,认真解读研究。她说,在协会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会员单位中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互动、互补。如今身为秘书长的她,更加坚定了统筹兼顾的服务理念。
上图:由上海植物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打造的第十届花博会世纪馆“丛林秘境”中几棵桫椤,格外引人注目半岛bob综合。“丛林秘境”和“沙谷绿洲”是花博会新优植物花卉两大主要引种展园,栽植珍稀树木和植株将达600多种。
现任上海植物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正光承担着土壤改良(介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的职责,他告诉记者,作为民营企业,公司从朱根龙创业至今,每每在发展的关键时刻,均得到行业协会的支持。“上海城市发展很快,在一些新建成的城市区域,诸如行道树的土壤选择问题,一度成为难题。”陈正光告诉记者,“比如一些距离海岸较近的区域,本身土质不适合种树。这种情况下,该进口一些草炭来改良土壤,还是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对于民企来说,我们确实比较注重环保和成本考量,在这方面就特别重视协会给出的专业意见。”经过协会协调对接,上海城市绿化废弃物得以更多用以粉碎、沤堆、发酵等技术手段变废为宝,成为比进口草炭价廉物美得多的有机介质,由此供应相关企业。这不仅降低了民企的施工成本,实际上也降低了政府和购买方的购买成本,同时还帮助政府解决了困扰已久的绿化垃圾处置难题。
在陈正光看来,协会通过种种在最细节处的努力,能不断建议政府该怎样高效花钱,指导企业该如何合理赚钱、良性发展、诚信担当,起到促进整个行业更健康有序发展的积极作用。
张睿还担任上海市园林绿化公园行业协会联合支部的支部书记。她深刻感悟到,通过党建引领,能更好地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协会、企业、管理部门的交流沟通作用,增加各种合作机会。如何通过党建切实引领行业发展,一个新的命题摆在了张睿面前。
“协会必须脚踏实地,务实创新。通过党建活动促进服务能力,必须避免形式大于内容。”张睿表示,在联合支部成立的第二年,即2020年,支部创建党建品牌活动“‘园林先锋 创新领航’主题沙龙”。通过每场主题沙龙,企业就近期的行业热门话题、行业的痛点、难点,以及各项政策法规或各类成果转化等在沙龙上分享、探讨,大家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每场沙龙可以是一场标准的宣贯,也可以是一场专业委员会细分产业的发展讨论。通过沙龙活动,也大大增加了企业之间的交流机会。每月一次的主题沙龙为协会不断提升精细化服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张睿说道。
上图:机械化作业将是园林绿化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上海园林技能大赛,图为园林机具作业技能竞赛现场。
今年4月18日,2023年上海园林技能大赛之园林机具作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世博文化公园举行。张睿回忆,2022年下半年,国际知名电动工具厂商斯蒂尔动力工具有限公司找到协会,希望通过组织推介活动,让行业企业了解电动工具的优势。面对市场对接工作,协会开拓工作思路,在以往对行业长期动态调研的基础上,协会意识到机械化作业将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在专家和世博文化公园等多家公园的支持下,通过与“斯蒂尔”反复讨论研究,协会决定通过组织园林机具作业技能比赛,来让行业企业和作业人员充分了解新工具、新技能,体会到电动工具的高效便捷。通过比赛达到了预想的良好效果。获奖单位、个人均认为,协会精心组织的这场比赛,令大家更快了解到电动工具的优势和作业效率,也让一线从业人员体会到更高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
事实上,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成立20年来,始终以提高行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希望打造新时代园林绿化行业技能人员队伍,践行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引导和鼓励行业从业人员提高综合素质,为全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现代化技能人才保障。“因此,通过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专业能力,并通过各种学习的机会增进行业内部互学、促进,成了协会的重要工作。”张睿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张睿认为,发展林下经济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一种形式。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林业处处长徐志平告诉记者,林业部门原本归在农口,因此更多着眼于农业来思考工作、进行服务。当林业部门与绿化市容部门合并以后,林业部门更多需要以发展都市林业的眼光,来满足市民群众的需求。
“比如如何有效提升景观林建设,以及如今提出的在‘十四五’期间,在上海打造250座以上的乡村公园,莫不如此。”徐志平表示,“由于原本林业建设和养护中,没有类似公园开放服务的内容,因而行业内也缺乏相关管理制度和人才。这时候,协会就能适时发挥作用,通过协会的力量,分享公园的组织管理经验、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训、互动、引荐、合作,研究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积极向政府管理部门反馈行业相关制度的有效性。一方面帮助各从业企业实现管理水平和人才水平的快速提高,另一方面帮助政府管理部门优化乡村公园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2021年9月国家公布《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就业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2年11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今年7月,上海市减污降碳管理运行技术中心揭牌成立,是隶属于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本市碳普惠管理支持职能,开展方法学评估、减排项目审核、减排量签发等工作。
为了助力碳中和,为企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寻找行业突破口,今年9月,张睿携专家前往拜访上海市减污降碳管理运行技术中心,学习了解了当时正在征询意见阶段的《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9月27日正式发布),并与上海市减污降碳管理运行技术中心共同前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生态处进行调研。
该技术中心主任黄沈发表示:“碳普惠方法学涉及众多行业领域,需要不同行业积极开展相关方法学的开发工作。园林绿化行业涉及林草湿地以及土壤等生态资源领域,目前除了造林碳汇已有相关标准外,例如生态湿地碳汇方法学及计量、土壤有机质提升固碳的方法学等都还处于空白阶段。协会具有超前的市场敏锐度,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引导相关主体共同进行开发,一方面有利于推进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另一方面也将更加有利于促进产业的绿色转型。”
张睿则表示,协会未来将秉持创新理念,坚持创新精神,应用创新手段,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致力于成为行业的瞭望者、产业的整合者,不余遗力地当好行业的“大管家”,持之以恒地做好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